感染加德納菌怎麼辦?治療與預防必看指南
2025-9-15

陰道加德納菌(Gardnerella vaginalis)是一種常見於女性生殖系統的細菌。作為陰道微生物群中的一員,當陰道內的微生物平衡受到干擾,例如因抗生素使用、荷爾蒙變化或個人衛生習慣改變,加德納菌可能過度繁殖,導致細菌性陰道炎的發生。
1. 陰道加德納菌是甚麽
2. 常見病徵以及陰道加德納菌的潛伏期
3. 陰道加德納菌的傳播方式及成因
4. 陰道加德納菌檢測方法
5. 陰道加德納菌的治療*
6. 常見問題
1. 陰道加德納菌是甚麽
陰道加德納菌(Gardnerella vaginalis)是一種常見於陰道的細菌,與細菌性陰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 BV)密切相關。雖然加德納菌在健康女性的陰道微生物群中能夠以低量的形式存在,但當陰道微生態失衡時,此菌可能過度增生,導致細菌性陰道炎的發生。細菌性陰道炎是女性中最常見的陰道感染之一,特別是育齡女性。
2. 感染陰道加德納菌的病徵
細菌性陰道炎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明顯徵狀,但常見的病徵包括:
- 異常陰道分泌物:分泌物通常呈灰白色或淡黃色,質地稀薄,伴有魚腥味(特別在性行為或月經後更明顯)。
- 陰道或外陰瘙癢:部分患者可能感到輕微至中度的瘙癢或不適。
- 灼熱感:在排尿或性行為時可能會出現灼熱感。
- 無徵狀感染:約50%的患者可能無明顯徵狀,僅在婦科檢查時被發現。
若不加以治療,細菌性陰道炎可能增加盆腔炎、子宮內膜炎或懷孕併發症(如早產)的風險。預防勝於治療,及早作出檢測,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了解INDICAID性病尿液自採樣檢測及其他性病檢測:

3. 陰道加德納菌的傳播方式及成因
陰道加德納菌的過度增生通常與陰道微生態環境的改變有關。主要的给感染成因有:
- 陰道酸鹼度改變:正常陰道環境呈弱酸性(pH值約3.8-4.5),有利於乳酸菌繁殖,抑制其他病原菌。當陰道pH值升高(例如因月經、性行為或使用鹼性洗液),乳酸菌數量減少,加德納菌及其他厭氧菌得以增生
- 性行為:雖然細菌性陰道炎不被視為性傳播疾病,但多個性伴侶或頻繁性行為可能增加發病風險。
- 個人衛生習慣:過度清洗陰道或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洗劑,可能破壞陰道自然菌群平衡。
- 糖尿病患者
- 陰道灌洗
- 陰道灌洗
- 其他因素:如抗生素使用、荷爾蒙變化(如懷孕或更年期)、免疫力下降等,均可能誘發細菌性陰道炎。
值得注意的是,細菌性陰道炎主要影響女性,男性通常不會出現徵狀,但卻可以作為無徵狀攜帶細菌者在性行為過程中將細菌傳回給女性伴侶,或影響其陰道菌群平衡。建議出現症狀時及時就醫,治療期間應避免性行為或全程使用安全套,以防止交叉感染並確保療效。如果女性反覆發作,其性伴侶(無論有無症狀)也應考慮同時諮詢醫生進行衛生處理或治療。保持單一性伴侶或減少性伴侶數量也能顯著降低感染風險。
4. 陰道加德納菌的檢測方法
診斷陰道加德納菌所導致的陰道炎通常採用以下方法:
- 尿液檢測:檢測尿液樣本中陰道加德納菌特有的DNA或RNA
- 拭子採樣:採集陰道分泌物用作DNA檢測、抹片檢查或pH值試紙檢測
- 一般不需進行無症狀的例行性篩檢。檢查和治療僅在出現感染症狀(如瘙癢、異常分泌物等)時才需要進行。如果您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性伴侶(因其可能需同時檢查治療,以防反覆交叉感染)。孕婦若出現症狀,也應積極檢測和治療,以避免懷孕併發症的風險。
5.陰道加德納菌的治療*
細菌性陰道炎的治療以抗生素為主,透過恢復陰道菌量平衡達至康復。常見治療方法包括:
- 口服抗生素:甲硝唑(Metronidazole)或克林黴素(Clindamycin)是最常用的藥物。
- 陰道局部治療:如甲硝唑凝膠或克林黴素乳膏,直接應用於陰道,減少全身副作用,適合輕症患者。
- 益生菌輔助:口服或陰道使用的乳酸菌製劑有助於重建陰道正常菌群,預防復發。
- 生活方式調整:避免過度清洗陰道、不使用刺激性洗劑、減少性伴侶數量等,可降低復發風險。
治療後,患者應定期複查,因細菌性陰道炎復發率較高(研究顯示完成抗生素治療後 6-12 個月內,50%-80% 的女性會出現細菌性陰道炎復發1)。孕婦若感染,需積極治療以避免併發症。
雖然陰道加德納菌所引起的細菌性陰道炎可以經過治療後徹底康復,但是亦要把握時機作出治療,切勿因為羞恥而耽誤了治療時間。若懷疑感染,切勿自行購買藥物服用,聽從醫生指示才能達至康復效果。